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“超6積分”頻遭投訴,無聲扣費被指在玩“隱身術”?丨金融曝光臺

2025-02-24 09:45:13 新浪網 

近日,一位來自廣東的楊先生(化名)在黑貓投訴 【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】平臺上投訴稱,浦發(fā)銀行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,為他的信用卡開通了“超6積分”權益,每個月扣費28元,連續(xù)扣費三個月。在此期間楊先生從來不知道有這個產品,也從未主動使用過這項權益。

于是,楊先生致電浦發(fā)銀行(600000)信用卡中心客服,對方稱該權益是經過他本人同意訂購的,因此不予退費處理。楊先生堅持維權,當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發(fā)起投訴后,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與他取得聯(lián)系溝通,承諾退費并為其取消此項權益。

截至今日上午9:00,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“超6積分”的投訴量達到156條,金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,消費者往往是數月后才偶然發(fā)現賬單中的“神秘扣款”,有用戶甚至稱自己被扣款長達25個月。

(圖源:黑貓投訴平臺)

無聲扣費:消費者賬單里的 “神秘數字”

據楊先生講述,2024年10月,經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邀請,他辦理了一張該行的信用卡,但在辦卡后從未使用過這張卡。

2024年12月的某天,他的手機收到提醒,顯示有信用卡賬單需要償還。而當時臨近年末,楊先生工作十分繁忙,再加上同一時期也是多張其他銀行信用卡的賬單日,他無暇顧及賬單明細,便隨手一起付款了。

2025年1月,他再一次收到手機提醒——“本月有信用卡賬單28元”。對此,楊先生十分疑惑:“自己從未使用過的卡怎么產生了賬單?”

于是,楊先生去仔細查看了以往的賬單,發(fā)現自去年10月開始,自己每月的信用卡賬單都會有28元的固定扣費。楊先生通過手機查看賬單明細,發(fā)現此筆交易顯示為“超6積分-特邀專享”增值服務,商戶類別為“其他商業(yè)服務”。

(圖源:楊先生提供)

隨后,楊先生聯(lián)系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,對方向他介紹了這項“超6積分”的權益內容,并表示可以協(xié)助取消這項權益,但無法幫助退款。楊先生對此無法理解,便選擇在黑貓投訴平臺發(fā)起投訴申請。

投訴之后,楊先生便接到了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的致電,表示來協(xié)助處理退款事宜。經過操作后,浦發(fā)銀行為楊先生關閉了這項服務,并將此前扣費的金額分次退回為信用額度,無法提現,可用于后續(xù)消費抵扣。

(圖源:楊先生提供)

那么,什么是“超6積分”權益?根據浦發(fā)銀行權益平臺的介紹,持卡人訂購超6積分權益產品且權益生效后,主卡及其附屬卡可享支付寶、財付通、京東、美團、拼多多、抖音等平臺快捷支付獲得6倍積分特權(含本身交易獲得的消費積分及享受本產品所獲的贈送積分) ,每日權益贈送積分將在當日至次日晚間返還至持卡人信用卡賬戶,具體到賬時間以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系統(tǒng)為準。

(圖源:浦發(fā)銀行權益平臺)

扣費“隱身術”如何運作?

模糊的勾選與沉默的提醒

截至今日上午9:00,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“超6積分”的投訴量達到156條,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:

一是隱蔽的勾選入口,該服務被嵌入信用卡還款等高頻操作頁面,而 “首月免費體驗” 的勾選框與還款協(xié)議并列,位置十分隱蔽。用戶在進行還款操作時,往往因為專注于還款流程,很難注意到這個勾選框。

(圖源:“浦大喜奔”APP還款界面)

不少用戶表示,不需要該權益包,并且不主動查詢賬單很難發(fā)現自己訂購了該產品,認為浦發(fā)銀行存在誘導、誤導消費者訂購的行為,這28元/月的扣款是非消費者主觀意愿而產生的“被動消費”。

二是“缺失”的通知環(huán)節(jié),投訴者們稱,通常情況下,其他APP“免費試用”的權益會在即將續(xù)費前發(fā)送通知提醒,而“超6積分”權益開通后則不會有任何提醒。

“電視VIP自動續(xù)費在續(xù)費前幾天都還能給與提醒呢”,一位匿名投訴者認為浦發(fā)銀行是有意隱瞞扣款信息,并要求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退還其所扣款項,權益產生的積分則同意完全返還。

(圖源:黑貓投訴平臺)

針對此事,新浪金融曝光臺致電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,對方表示:“超6積分權益可訂購渠道包括人工渠道以及自助渠道,訂購環(huán)節(jié)落實了維護金融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。超6積分各訂購常見均需要客戶自主確認訂購,客戶在訂購前也需主動勾選相關的業(yè)務條款,并確認訂購重要信息提示,方可完成訂購。在客戶訂購成功時同步發(fā)送提醒短信,后續(xù)每次扣費前也發(fā)送提醒消息,支持客戶隨時退訂,并提供人工及自助渠道便捷的退訂通路!

也有消費者反應收到了短信通知,但普通交易提醒是由官方號碼“95528”發(fā)送并同步至微信通知,而“超6積分”扣費通知則由“106”開頭的商業(yè)號碼單獨發(fā)送,且無微信提示。這種分離設計導致用戶極易忽略,并且106短信常被歸類為垃圾信息,若非刻意翻查,根本不會注意。

(圖源:黑貓投訴平臺)

三是權益認知盲區(qū),多數投訴者表示,不清楚該服務的具體權益。銀行官方解釋為“可享指定渠道快捷支付6倍積分特權”,但有用戶發(fā)現,即便當月沒有使用浦發(fā)信用卡消費,未觸發(fā)任何獎勵機制,扣費仍持續(xù)發(fā)生。

浦發(fā)銀行曾在2023年12月發(fā)布公告,宣布自2024年2月6日起對部分高端信用卡停用該服務,但暫未解決其他卡種持卡投訴者聲稱的“被動開通”問題。

(圖源:浦發(fā)銀行信用卡中心官網)

銀行回應VS消費者困境

誰該為“隱身扣費”買單?

面對大量的消費者詢問,銀行方面的回應大多是“您反映的問題我中心高度重視,為保障您的信息安全,請您將投訴編號及您的姓名、手機號碼通過微博私信方式發(fā)送至中心官方賬號,收到后將快速與您取得聯(lián)系處理”,但這并沒有解答諸多消費者的質疑和不滿。

客服在回復消費者關于扣費的疑問時,大多解釋為 “用戶自行勾選”,將責任完全推給消費者。當消費者要求退款時,初次自行聯(lián)系客服往往會遭到拒絕。只有部分投訴者在堅持維權,通過在網絡平臺曝光、監(jiān)管部門投訴等方式施加壓力后,才有可能獲得退款。

此外,在信用卡增值服務領域,“捆綁銷售” 現象屢見不鮮。一些銀行通過將增值服務與核心業(yè)務進行捆綁,利用用戶對核心業(yè)務的需求,誘導用戶在不經意間開通增值服務,進而實現盈利。

他們將訂購付費權益的入口分散于不同的操作頁面,增加用戶發(fā)現的難度。比如,在信用卡開卡界面、還款頁面、積分兌換頁面等多個地方設置訂購選項,且這些選項往往與“用戶服務協(xié)議”等常規(guī)選項并列,用戶很難一一排查。而實際上,大部分用戶對這些服務的具體內容并不了解,也從未主動使用過。

那么,面對信用卡扣費 “陷阱”,消費者該如何破局?

首先,應定期對“賬單考古”。每月在賬單日之后,花幾分鐘時間對賬單進行梳理,核查是否存在陌生扣費項目,若發(fā)現有不明扣費,及時與銀行客服聯(lián)系,了解扣費原因。同時,還可以查看手機APP中的“我的權益(或其他相似名稱)”,確認是否開通了不必要的增值服務。

其次,要固化證據鏈。一旦發(fā)現有可疑的扣費,要及時對扣費通知進行截圖,保存與客服的溝通錄音,這些證據在后續(xù)的維權過程中至關重要。在與客服溝通時,要明確表達自己的訴求,要求銀行對扣費進行解釋,并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。

最后,必要時可以借助多方力量維權。消費者可以通過黑貓投訴平臺、12378銀行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等渠道發(fā)聲,促使銀行重視消費者的訴求,推動系統(tǒng)性整改。

(責任編輯:王曉雨 )
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郵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
看全文
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
提 交還可輸入500

最新評論

查看剩下100條評論

熱門閱讀

    和訊特稿

      推薦閱讀